真愛家庭雜誌 第78期 (2014年08)
主題企劃
話題篇
  揮別收養迷思,樂享美妙親情
資訊篇
  像我們這樣一個家
實例篇
  收養帶來的祝福
 
真愛分享
瞻望金色年華
  老健無價寶
網上新世界
  改變一張臉
今天的心情很單身
  單而不毒的人生
夫妻一世情
  這條路,這些年
愛與衝突個案剖析
  你知道我的恐懼
一笑抵萬金
  五缺一?
真愛交流道
  瞻望金色年華

實例1

羅爸爸、羅媽媽:孩子豐富了我們的生命。
2009年由臺灣新北市收養女兒,2011年由臺灣高雄市收養兒子,現居臺灣臺北市。

        羅爸爸和羅媽媽本已習慣自由自在的兩人世界,對養兒育女持隨緣態度。不料步入中年後,人生急轉彎,陸續收養兩個孩子,成為晚睡早起、任勞任怨的老爸老媽。

        幾年前,有位親戚忽然詢問他們願不願收養一位六歲小女孩。女孩的生母已另組家庭,生父沒有能力照顧孩子,打算將女兒出養。對於這個出乎意料的請託,兩人起初持保留態度。畢竟,他們本來並沒有收養孩子的計畫,而且孩子已六歲,能接受新的家庭嗎?孩子的健康有沒有問題?原生家庭出養的動機是否單純?種種未知帶來的不安,使兩人猶豫不決。

        然而,不知道為什麼,第一次與女孩見面時,兩人便打心底湧出深深的憐惜,覺得她就是他們的孩子。但收養是一輩子的承諾,必須慎重考量。夫妻倆決定將心裡的疑問一個一個攤開來審視。他們和孩子的生父長談,了解原生家庭出養孩子的原因;簽署文件,避免日後滋生糾紛;帶孩子做詳細健康檢查⋯⋯。釐清疑慮後,經過社工評估、親職課程、法院公證⋯⋯等收養程序,小女孩成了新手父母的寶貝女兒。

        女 兒 剛 加 入 新 家 庭時,非常沉默、緊張,缺乏自信,認為一定是自己不夠好,才會被生父遺棄。為了幫助女兒建立自信、展開新生活,夫妻倆曾諮詢兒童心理醫師的建議。平日,他們經常找機會讓女兒知道爸媽愛她、安排全家出遊、每晚陪女兒入睡、與女兒談心、誇讚她的優點、鼓勵她發展專長⋯⋯漸漸地,夫妻倆全心全意的愛開啟了孩子緊閉的心扉,女兒一天比一天開朗,而且與爸媽非常親近。

        如同其他家庭,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有一些讓父母傷心挫折的時刻。羅媽媽表示,不論是親生或收養,每個孩子都會犯錯,都有不同的問題,她常提醒自己以平常心面對。有時自覺對女兒過於嚴厲,還會主動向女兒道歉,邀請女兒和她一起改進、成長。而女兒也越來越成熟,越來越重視父母的教導。

        收養女兒一段時日之後,他們又收養了第二個孩子。養育兩個孩子,讓夫妻倆忙得不可開交。不論工作多麼繁重,羅媽媽堅持儘可能親自為孩子烹煮三餐、陪孩子用餐、為孩子檢查功課、自製天然食品與用品⋯⋯。

        羅媽媽表示,如果沒有孩子,她和先生的生活也許會輕鬆許多,不必長期睡眠不足,也不需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令人揪心的變化。然而,孩子豐富了他們夫妻的生命,帶給他們滿滿的平安、知足、喜悅。回顧走過的路徑,看到他們和孩子一起跨過挑戰之後的成長、看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彼此相依相愛,她的心裡滿是珍惜。(鄭瓊瑜採訪整理)

實例2

夏君蘋:留下命來當媽媽。
2008年由中國江西收養女兒歡歡,2014年由中國吉林收養兒子樂樂,與夫婿陳大磊現居美國新澤西州。

        從2006年到2014年,八年之間,我們經歷了兩次到中國大陸收養孩子。期間的心路歷程,如高山低谷,有淚水、有歡笑、有驚喜、有挫折,更重要的是,透過領養這兩個小天使,讓我們夫妻體會到上帝無條件的愛,而我們願意照著祂的榜樣做!

        2013年8月,在女兒 歡 歡 的 五 歲 生 日 ,上帝給了我們夫妻,也給了歡歡一個重大的生日禮物─「中國的弟弟」。等待近兩年的申請 , 終 於 正 式 批 准 下來,令我們驚喜的是,弟弟樂樂的生日和歡歡竟然同樣在8月13日。

        在 歡 歡 更 小 的 時候,我們試著告訴她,其實她是我們收養的孩子,她是上帝賜給我們的寶貝天使。或許因為年紀尚幼,歡歡沒有追問太多細節。去中國接弟弟的一個多月前,我試著再次告訴歡歡:「當初妳也是這樣被我們從中國接回來的喔!」五歲的歡歡還是似懂非懂,但從那一天開始,歡歡開始大量追問問題─「你們是怎麼找到我的?」「那我真正的爸爸媽媽在哪裡?」「弟弟的爸爸媽媽為什麼不要他?」「弟弟會在哪裡等我們?」

        2005年我們剛結婚,我長期患糖尿病,故刻意避孕,不想生下不健全的孩子。2006年經過禱告,我們決定收養。提出收養申請後,我竟然被檢查出罹患癌症。當時我最直覺的反應是:「我必不至於死!因為上帝不會讓我收養來的女兒,到了美國當孤兒!」

        經過一年多的治療,當我漸漸康復後,歡歡的文件也正式批准。2008年8月,我們在南昌的一家旅館,為歡歡慶祝一歲生日。往後幾年,她總會對朋友說:「我的一歲生日是在中國的hotel過的耶!」

        2014年1月,帶著歡歡再度踏上中國土地的前幾個月,剛剛經歷被裁員,又才搬新家,身心俱疲。我心想這是不是上帝在預備我,要我專心安靜在家帶孩子?

        「二十四小時之內 ,如果你們想反悔,都還來得及!」這是「Holt國際收養機構」義工對我們最後的叮嚀。

        儘管赴中國之前,看過弟弟的照片,但母子將要見面的這一刻,終於來臨了。心中演練了幾百次,第一次見面我要說些什麼話。接歡歡的經歷和接樂樂的經歷,真是天差地別。歡歡乖巧無比,弟弟卻是哭鬧不停。大庭廣眾下在地板上打滾哭叫,怎麼哄都不聽。一度我對歡歡說:「媽媽不知道是不是有能力帶這個弟弟?」體貼懂事的歡歡竟然安慰我:「妳是個好媽媽,我們向上帝禱告,求上帝給媽媽耐心!不要把弟弟送回去!」

        回頭看,領養歡歡時,我經歷癌症考驗;領養樂樂時,我面臨職場與家庭的抉擇。原來上帝都有最好的預備與安排。把弟弟接回美國才三個多月,兩歲半的他,從只會說一個字─「媽!」到兩個字─「阿門!」到三個字─“I love you!”。儘管他還口齒不清,但我知道,我們母子的心,已經連上了!

        看著兩個小天使一天天成長;看著歡歡教樂樂說「一、二、三」“A、B、C”;看著姊弟倆學小狗在地上爬;一聽到爸爸下班進門,立刻撲到他懷中。那種親密與信任,再辛苦的付出也值得了。

        姊弟倆還是常有不聽話的時候,搶玩具吵鬧的時候。每天在家帶孩子所需精力,比以前上班似多上百倍。我知未來的道路還長遠,每晚當我的體力、耐力、愛力用盡時,常會想起多年前為自己寫的那首歌:「天父,是祢用完全的愛,來愛不完全的我;天父,是祢用無限的愛,來愛有限的我。當我還在地上走,當我心中醞釀壞念頭,求祢用祢的愛,使我能夠照著祢的榜樣來做!」(廖美惠採訪整理)

實例3

大衛與潔美:使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2005年自中國北京領養女兒小晞。夫妻倆現居美國洛杉磯。

        小晞如何走進大衛與潔美的生命,成為他們的祝福?─故事要從九年前的一個陰雨天說起。

        潔美帶美國來的親戚參觀孤兒院。當天一群七、八歲,看起來像老外的小朋友表演了一支舞蹈。不曉得為什麼,隔天到教會做禮拜時,那群少數民族孩子天真無邪的面容,不斷浮現在潔美腦海裡。

        與大衛結婚多年,膝下無子的潔美,幾年前因著一次收養失敗的經驗,讓她寒了心,發誓絕不再對別人家的孩子動感情。但是那天在教會裡,一個強烈的聲音激盪著她:「妳要照顧這群孩子!有一天她們都要回到自己的村莊裡,向眾人宣告:雖然你們(親身父母)遺棄了我們,但是上帝並沒有遺棄我們!」聖靈的感動太震撼!潔美坐在位子上,泣不成聲;身旁的大衛一頭霧水,不知所措。

        往後四年裡,他們夫婦倆每月固定到孤兒院,把十二個大、小孩子一起接出來,帶她們到動物園、保齡球館、溜冰場、美國俱樂部,甚至去奧運現場。這群孩子生平第一次看到另外一個世界。小晞便是這群孩子當中其中一位。

        一對琥珀色的雙眼、堅挺豐滿的鼻樑、加上白皙的皮膚,小晞走到哪裡都搶眼。但是亮麗的輪廓外型下,卻隱藏著一顆受傷的心。一個缺乏愛與歡笑的童年,讓她渴望有一對父母、一個家。

        於是小學畢業那年暑假,她從孤兒院裡拎了兩包隨身衣物,就來投靠大衛與潔美,從此認定這對夫婦如同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的姓氏改為李。

        初期,新手父母碰上叛逆青少年,壓力很大。許多從小養成的壞習慣要改,教了忘,忘了再教。為了幫助小晞在學校迎頭趕上,潔美與大衛花錢請來各科的補習老師,從頭補到尾。與其他父母一樣,他們也抱著望女成鳳的心態,期待小晞將來能上好大學。

        然而,事與願違。小晞在學校的功課依然一塌糊塗,回到家後關起房門來在床上吃東西、講電話、看電影。她知道爸媽愛她,可是他們過高的期望,成了她此刻無法承受之重。

        經過一年的磨合期,在一次與孤兒院院長的懇談中,潔美與大衛恍然大悟:小晞此刻最需要的是愛、是自信,不是父母的管教與逼壓。調整心態之後,自此與女兒的互動有了180度的大轉變,夫妻倆用叮嚀、提醒與更多的溝通,取代不切實際的期待。他們決定放手,讓小晞完全作自己。「我們只希望她happy, healthy and healed(快樂、健康、治癒),其他的交給上帝!」大衛說。

        兩年前,處於事業高峰的潔美,突然被診斷罹癌,身心靈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那段與病魔交戰、顛躓前行的期間,小晞似乎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帶給潔美極大的安慰。「她總是說,媽咪,沒關係,這一切都要過去,都會過去的!」其實,從前在孤兒院裡經常遭人霸凌的小晞,就是用這句話幫助自己咬著牙,撐過每一個黑暗的日子。

        十年前,大衛與潔美忍痛與襁褓中的嬰孩永別,十年後,上帝典帶來小晞,讓邁入中年的他們得以再度享受作父母的欣喜。

        「這當中我被祝福得最多!透過小晞,我學會如何作好父親,如何作更好的醫生、如何更愛上帝⋯⋯」大衛充滿感恩地說。(施玲羽採訪整理)

實例4

蘇心美:補我們所短,免我們所懼。
1993年從中國浙江領養女兒小真。與夫婿吳志坦牧師現居奧地利維也納。

        1993年的聖誕夜,我們抱著一歲半的小真,從中國搭機返回美國波士頓。在普世同慶耶穌降生的日子,上帝也讓當時結婚十三年膝下猶虛的我們,憑添了一個活生生的孩子。二十年來,上帝藉由祂所賜的這個寶貝,讓我們對祂、對人、對己增加了許多體悟。

        上帝最知道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孩子,來一起組成這個家庭,以便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互相扶持。

        1999年12月15日,我們一家三口移居維也納,當時是當地惟一的華人牧者家庭。每個禮拜天,七歲半的小真,站在門口跟著我們招呼弟兄姊妹,「阿姨好!」「叔叔早!」親切可愛的笑靨,感染著每位來到教會的人。個性活潑外向的她,喜歡說話,雖然當時德語一竅不通,卻能很快就和教會的小朋友玩在一起。

        對自幼不善交際又初到異地他鄉,在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牧養教會的我們而言,小真因為非由己出、而未秉承我們的個性,反而落落大方,竟成為我們牧會上的一大助力。

        而且,因為維也納華人教會大部分會友都來自中國浙江,而小真恰恰也是我們在浙江收養的,於是成了我們這兩位土生土長的臺胞牧者與弟兄姊妹建立連結的重要媒介,這都是我們原先收養她時從未想到的。

        2004年,我四十八歲半,得了乳腺癌;同年,志坦五十歲,家族性遺傳的小腦萎縮症發病。我當時就在想:我們一直多方嘗試,想要自己生小孩, 連試管嬰兒手術都做了,還成功移植了三個胚胎到腹中。如果真如我們所願生下三胞胎的話,有家族遺傳病的志坦,有乳腺癌潛伏因子的我,會把這兩種病症遺傳給哪個孩子呢?到時候,這些不定時炸彈一個個爆炸的話,我們這一家人的生活會是多麼淒慘啊!上帝早知道未來會發生的事,祂親手干預了我們自以為美的生育計畫!

        現在,志坦出門時已須以輪椅代步,小真每次都搶著推;花園割草、上超市購物、清理廚房等勞力活,她都樂意幹。對我這個喜歡坐在書桌前埋頭做翻譯工作、有點不食人間煙火的老媽,她最大的貢獻就是懂得自己想辦法解決民生問題。真是個很會過日子的女孩。

        細察小真和我們夫妻倆相異的程度,可真不是簡單兩句「個性不同」、「體質不像」,就可以一筆帶過。我們夫妻倆從小都是被視為「好學生、好孩子」,是每個學校和傳統華人家庭都想要擁有的成員。小真呢?從幼稚園一直到高中畢業這十幾年的就學期間,我幾乎每學期都會被請到學校約談,不是談她的學業成績,就是談她的行為表現。我們夫妻倆經常為了她的教育和教養問題頭痛萬分,個性迴異的我和她之間,更是衝突不斷。


        其實,在與小真日日「短兵相接」的過程中,她就像「照妖鏡」般,讓我認清自己原來那麼沒耐性、那麼沒愛心,我所有別人看得見、看不見的缺點全在她面前展露無遺!這樣的我,有什麼理由老拿自己的尺度來衡量她呢?

        想到上帝竟然願意接納我這樣的人成為祂的兒女,還揀選我來服事祂,這是何等的恩典和憐憫啊!我怎能不用上帝的眼光,來看待和接納祂所賜給我們的寶貝女兒呢?

        小真常常跟我們說,我跟志坦的生活原來是黑白的,有了她以後,才變成彩色的。確實如此!回想1980年結婚後,十三年沒有小孩的日子,我們夫妻倆就像拼命三郎,每天蠟燭兩頭燒地一頭栽進工作裡。而我,雖是女人,卻缺乏母性。然而,1993年寒冬,在福利院抱著小真的那一瞬間,舐犢之情卻油然而生。

        為了照顧和教養上帝所託付的寶貝,我們的生活腳步被迫放慢,但卻因而過得更加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當然,這樣的日子並非天色常藍、花香常漫,但因著上帝的同在與同行,就能夠化苦為樂、轉憂為喜。

        我們夫妻倆的談話內容,從以前多半圍著教會的人事物打轉,開始轉向談論與小真有關的點點滴滴。一家三口常偎在一起看書、看電視,一起玩遊戲、出遊、辦事,家裡多了一個講話對象,多了一層互動關係。她的存在提升了我們家的人氣和活力,帶給我們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期盼,也增添了我們溫馨的幸福感。

        如今,小真已脫離了讓她痛苦不堪的學校生活,進入能夠充分發揮所長的職場,我們也因為不必再為她的學業煩惱,而能充分享受她的陪伴。上帝藉由小真,讓我們從空有教育理論的「清談者」變成腳踏實地的「實踐者」;從不知別人育兒疾苦的「論斷者」變成滿有父母心腸的「體恤者」。上帝也讓我們通過小真,更明白祂對我們的心意,更清楚自己的光景,也更能體諒別人的軟弱。(蘇心美原著,廖美惠濃縮整理)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4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