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85期 (2015年10)
主題企劃
話題篇
  網上網下,相得益彰
實例篇
  良性循環:Online+Offline
資訊篇
  網路如何改變了我們?
 
真愛分享
個案剖析
  我真的回家了嗎?
真愛故事館
  伴百歲老母走最後廿年(之2)
家庭團隊
  雖非易事,卻是美事
關係處方箋
  化解衝突=資源處理!(實作篇)
真愛下午茶
  最棒的生日禮物
一笑抵萬金
  恐怖阿嬤?
真愛交流道
  如何拒絕職場性試探

        新媒體與文字工作者、有豐富輔導經驗的《舉目》雜誌編輯談妮接受本刊專訪時,就網路文化中的親子健康互動之道,提出了以下七項具體建議。

建議1 正視網路的社交功能
        在網路文化興起的早期,公眾媒體的評價以負面居多。很多人因為自己較負面的網路經歷,以偏概全地看待網路的影響。這些年,談妮陪伴自己三個孩子成長,又輔導了許多年輕人,使她對網路的看法發生了轉變。

        很多父母因為網路世界複雜而不可知,對孩子保護過度,成天嘮叨「網路危險」、「網聊不如見面」⋯⋯,或者乾脆阻斷孩子上網的管道。這種態度反而擴大了與孩子的代溝,並不見得能讓孩子在網路時代站立得穩。

        網路是建造人際關係的有利工具,讓我們不被時間、空間局限,可以同時和更多人建立關係。在沒有社交媒體時,人們跟同城的朋友也常難以見面、通話。從前談妮做關懷輔導工作時,需要整個晚上打電話。現在,她發現通過網路進行關懷很有效,例如留給對方更多空間,不需要即時回應。

        其實很多網上關係都有實體關係支撐,而且比較穩定的關係需要網上、網下關係的交互作用。借助網路建立的關係可以非常真實。談妮和她的一些青少年朋友只見過一次面,之後就只在網路和電話上保持互動,但她們的關係進深到能觸及彼此的內在生活,可以延續好幾年。

        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可以同時做好幾件事,父母不能單從表象論斷孩子的對錯。在還使用按鍵手機的年日,談妮的女兒就會一邊聽講一邊在口袋裡發短信!網路更發達後,她可以同時看電視、聽音樂、做功課、和電腦上隨時跳出來的人聊天,這樣「缺乏專注」,真讓家長憂心。

        但事實證明,女兒學業並未受影響,不但上了美國常春藤聯盟大學,而且上大學後因為忙,社交媒體就自然而然用得少了。一次談妮三女兒的朋友在她快期末考時請她參加生日聚會,她照樣赴會,考試也不耽誤。這樣的情形恐怕對很多父母都不陌生。父母要了解,對這一代年輕人來說,關係很重要。

建議2 積極融入孩子的網上生活
        談妮建議,父母不要只在網路門外喊叫說裡面不好,而要以攻為守,主動進入,了解孩子的網上生活。一種辦法是主動要求孩子在社交圈中加父母為朋友,這樣可以近距離了解孩子在網上社交圈裡的動態。另一種方法是先主動和孩子的朋友交朋友,這樣就能看到孩子和朋友的互動,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網上生活。談妮常在家裡招待孩子的朋友,與他們營造了友好、開放的關係。這樣當她要求加孩子的朋友為臉書朋友時,對方就比較樂意,甚至有時還會主動加談妮為朋友。

        父母可以讓孩子教自己怎麼使用社交媒體,通常孩子都會樂於展示父母所短缺的能力。在孩子教的過程中,你會更多了解到孩子的網上行為,孩子甚至會告訴你一些網路互動守則和安全須知。這使得家長就像朋友一樣參與孩子的網上生活,而不只是擺出一副說教的面孔。

建議3 及早在愛裡建立權威
        當今參與社交的年齡因網路發達而越來越提前,父母要及早與孩子建立良好、開放的關係,在愛裡建立、明確家庭的網路生活規則。

        現今所謂的「青春期」實際可能從十歲就開始了。成長中的小孩想變成大人,但讓父母作難的是,不曉得何時該視他們為小孩,何時視為大人。孩子總有一天要獨自面對世界,家長不能把孩子看得太緊,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機會;然而家長又必須保護孩子,因他們還不是成人,或有思慮不周之處。所以小孩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發生衝撞是必然的,父母不要老覺得孩子是為叛逆而叛逆,有這個認知,會減低衝撞帶來的傷害。

        即便錯過了及早教導孩子的時機,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父母可以從道歉開始:「對不起,過去我沒意識到這種網路陷阱,現在我發現了,希望能幫你採取行動保護自己。」其實父母只要及時跟孩子溝通,孩子往往是知道好歹的。讓孩子覺得你接納他固然重要,但孩子出格的時候,你有責任提醒他。

        父母不僅要對孩子進行網路生活教育,也要從小就給孩子擁抱、讚美、肯定,也不要對孩子吹毛求疵,要常帶他們一起禱告,讓他們知道上帝對他們有特別的心意和計畫。這樣,孩子知道自己是受接納,已經建立了自信,當他做錯時,也較有可能自我反省,且願意接受父母管教。這就是在愛的關係裡建立權威。

        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是個不完全的人,知道的有限,也會做錯事,如此孩子才能學會知錯能改、卸下偽裝。

建議4 用心關注網下生活健康
        即便採取了各種行動,父母對孩子的網上生活也只能了解到一定程度,所以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整體生活狀態,看孩子在網下是否也能正常享受各種活動,留心觀察孩子的行為、情緒、動向,這些信號可能會反映出他們的網上生活。孩子在網上行為偏差也可能是家庭問題的反映,例如跟父母關係不好,或自覺受到言行虐待等。

        如果父母與孩子在實體生活中關係原本就比較好,什麼都可以談,孩子就不會故意在網上躲避父母,甚至願意與父母討論他們在網上碰到的棘手狀況,形成網上網下良好的互動關係。而未雨綢繆,在「事故」未發生前就跟孩子平心靜氣討論敏感話題,果效頗佳。

        一次談妮在家長聚會上,談到校園中面臨的毒品問題,當時孩子們在旁邊,但因為現場氣氛很開放,他們邊聽邊點頭,並不抵觸。

        在美國廿一歲才可以買酒,可有些十幾歲的孩子在派對中已經在喝酒了,甚至家長會供應酒。這種問題,父母跟孩子談論時如果不是批判性的,雖然無法保證孩子一定聽話,但從統計數字來看會比較有效。談妮有次跟她女兒講到喝酒的問題,女兒當時回應的話很有意思:「我看過人喝酒以後狂吐的樣子,覺得好噁心。媽媽,好謝謝妳,已經給了我關於喝酒的教導。」

        要幫助已經陷入網癮的孩子,豐富網下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嚴重時必須要找專業人士幫助戒癮。很多人不願意接受幫助,此時要先與他建立個人關係,當他羨慕我們健康、美善的生活時,就是可以幫助他的時機。

        用心引導孩子參加他感興趣的活動,各種身體運動可以很好地疏導情緒,參與戲劇表演也是很多專家建議的好方法。與網路遊戲中角色扮演不一樣,真的演戲讓人可以參與寫劇本、準備道具、表演的整個過程,還可以躲在角色背後抒發情緒、詮釋角色,這是很好的表達、認識自我和學習與人互動的機會,也有助於在實體生活中處理人際關係。幫助有網癮的孩子,還可以鼓勵他多為別人服務,多花時間禱告、靈修。

建議5 儘早建立網上生活規則
        家中要建立網上生活規則,而且父母要善於執行。規則可能包括什麼時間使用、花多少時間、參加什麼網上社群、挑選網路遊戲的標準和購買程序等。這是父母的責任。按照美國法律,家長有權決定是否允許孩子使用社交媒體,孩子想創建網上帳號,也必須得到家長同意。

        網上的確充滿安全隱患,有很多人隱瞞真實身分、戴著假面具出現,蓄意騙錢或騙感情。家長要教孩子怎樣保護隱私,明確要求不能把電話、地址、電郵等個人信息給陌生人,發照片時對場合、內容要有所考量,例如與家人的合照不一定適合發進朋友圈裡,穿著比較暴露或舉止不合宜的照片不能隨便發到網上,否則會對個人有難以預料的不良影響。

        現在很多雇主會刻意到社交圈裡去了解應聘者的狀況,個人網上生活的表現真的會影響到找工作和職業發展。這樣的教導,最好在孩子剛開始用社交媒體時就做,循序漸進。「預防勝於治療」,永遠是金玉良言。

        至於網路遊戲,不必禁止,但父母一定要跟孩子一起挑選、購買。北美的遊戲軟體大都標有娛樂軟體分級委員會(Entertainment Software Rating Board)的標示,父母要了解ESRB分級的標準。家長如果花些時間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就能深入了解遊戲中角色、情節、畫面等等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角色扮演遊戲(role playing game)現在網上大為風行,父母不當只檢查遊戲裡有沒有暴力、色情的畫面,要親自去了解其背後隱藏的價值觀。有些比較受歡迎的遊戲,包裝、創意都很出色,卻挾帶了不健康的價值觀,例如可以滿足玩家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人或最偉大英雄的慾望,或者主角只要擁有多項所謂「美德」,就可獲得「聖者」的稱號。這種盡力滿足人心慾望的遊戲,會在「糖衣毒藥」式的潛移默化中將孩子帶進罪的深淵。當然,父母也要盡力在實體生活中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而非容讓網路遊戲成了孩子最具影響力的老師。

建議6 妥善處理網上衝突
        網上交流的主要方式是文字,又難以控制受眾群體,一旦發生衝突,常會有不相關的人捲入,讓一個小小的衝突變得相當複雜,使得網上衝突的殺傷力無限擴大。孩子碰到網上衝突時,家長要適當干預,但干預時要小心,衝突雙方都需要私下談。如果對方接受,最好把不妥言詞從網上刪除。

        對於網上衝突,首先要明白,網上交流沒有眼神、口氣和肢體語言為輔助,而文字的表達力是有限的,所以讀者可能會以為某句話帶有惡意、諷刺或善意,但對方根本沒那個意思,很容易造成誤解。

        其次,要學會判斷什麼情形下不用理會對方,因為有些事情是不能回應的,越回應火越旺。

        第三,要知道這世界沒有完全的公平,要學會接受不公平,學會吃虧。網上衝突往往是因為當事人都不肯吃虧,非要爭理爭到底。當然有些事情很嚴重,我們還是要追求公義的,但有些事情無法盡如人意。對於自我中心的e世代年輕人來說,「放下自己」,是一種很需要的品德。

        其實孩子在實體生活中的衝突模式會反映到網上。如果父母從小就教孩子怎樣正確處理衝突,當孩子長大後面對網上複雜的情況時,就能夠比較老練地處理了。

建議7 父母決心以身作則
        父母在觀察孩子的網上生活,孩子同樣也在觀察父母的網上生活。所以父母自己的網上生活要符合對孩子的教導。假如父母叫孩子只能每天晚飯後上一會兒網,自己卻一有空就溜上網,就不是個好榜樣。

        談妮舉了她家的例子:如今她處在空巢期,又是編雜誌的,平時花許多時間在網上,但女兒回家時,她的習慣還沒改變,女兒就提醒說:「我們在一起時妳不要看手機。」這時候父母要尊重孩子,及時切換在工作和家庭中的角色。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5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