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90期 (2016年08)
主題企劃
話題篇
  提昇 AQ,更待何時?!
實例篇
  破繭而出,反敗為勝
資訊篇
  轉個彎,一樣有路走
 
真愛分享
家庭良辰
  陪孩子一同築夢
夫妻一世情
  彈珠汽水的滋味
家庭EQ坊
  管理好你的情緒抽屜
婆媳雙人舞
  白衣天使在我家
瞻望金色年華
  一鍋湯的距離
真愛交流道
  為家而戰十五年
一笑抵萬金
  一語中的

實例 1 曉曦,現為兩個稚齡孩子的父親,九歲由中國移民北美。

助孩子走出霸淩噩夢
        我初來美國時,校內的亞裔學生寥寥無幾,因此我一直成為霸淩的對象。有幾個學生老盯著我,模仿我的口音,罵我「小眼睛、扁平臉」、「滾回你的國家去,這兒沒你的份」。我痛恨霸淩者,有幾次因對方欺人太甚而大打出手。我曾告訴父母被同學霸淩,他們試圖跟對方父母交涉,結果我遭到更嚴重的嘲笑。

        我成長過程中幾乎沒有朋友,負面的社交經驗令我憂傷,這使我在與人交往時會自動築起一道牆,絕不與人深交,也絕不對友情抱任何期待,害怕遭背叛。

        如今身為人父,更擔心孩子日後遭遇霸淩,而事實上,我心知肚明,在缺乏過濾和監管的網路上,孩子比我少年時代更易受到霸淩。從自身經歷中,我體會到作為父母要教育、裝備孩子,破除霸淩者發出的訊息和迷思,教孩子強化自我認同與自尊自重,並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幫孩子跳脫自信「蹺蹺板」
        小時候,我媽總對我說,只要願意試,什麼事都能做得好。曾經,那樣的鼓勵讓我掉入過度自信的陷阱,造成大學時被當掉一科化學。

        我認為父母必須教孩子從小知道自己的極限,並學會勝過自己的弱點。缺乏挑戰會讓孩子過度自信,但期望過高也會造成一事無成的反效果。

教孩子避免過早戀愛/失戀
        我高中最後一年開始交女友。那時我很自然感受到一種壓力,有女友、特別是靚妹女友的男生會被看作很酷,否則就被看不起。我知道父母不願意我那麼早就戀愛,但我和父母間沒有信任,因此沒有溝通管道,所以從未跟他們提過這事。我有些朋友也向父母隱藏與異性交往的事,而有的朋友父母給孩子許多自由,卻未關注尚未成熟的孩子到底做了些什麼。在交女友上我沒有可學習的榜樣,未受過任何教導,所以早期經歷頗為不順,幾次被拒絕,自尊與自信都受到打擊。

        父母要如何面對孩子談戀愛?我覺得不但要設定開始談戀愛的年齡,更要判斷孩子的心理成熟度。年紀太輕就墜入情海,的確很危險。在孩子年幼時就與孩子建立信任和溝通的管道,是很好的起跑點。當年如果父母不將自己意見強加在我身上,只是支持或給予建議,那我會很高興與他們暢談。

實例 2 杜伊一,初三時由亞洲至加拿大留學,媽媽一直陪讀,現即將高中畢業。

助兒女撕下標籤,回歸真我
        伊一從上小學就頂著「學霸」美名,成績好自然不在話下,還是校園中的活躍人物,親朋們掌上明珠般捧著她,使得她從小就很自我中心。可是升初中後,同學一山更比一山高,她這帽子便戴不穩了。直到去了加拿大,她再次名列前茅,因為很多內容在國內都學過了。但到了十一年級,情況又急轉直下,伊一未做充分了解就冒然報名為大學預備的IB課程(編按:近似於美國高中AP課程,即大學先修課),知識、能力的落差甚大,英語、數學連連告急。

        有些同學因IB太難已經退出。十一年級下半學期,伊一也想退出,但媽媽不能接受女兒半途而廢。伊一只好硬著頭皮,在IB的重磅課業中疲於奔命,雖然成績勉強過關,內心卻經歷著痛苦的掙扎。

        同學都不喜歡和學霸在一塊兒。成長過程中,伊一努力想打進同學圈子,但這個開口就命令人的尖子生,像朵帶刺的玫瑰,同學都怕被扎到。「我真不知道該怎麼交朋友!我覺得好累、好孤獨!」伊一苦惱地說。

        出國後她想重新開始,卻發現學校裡充滿了封閉的小圈子,男生倒是一起打打球就熟了,女生間卻很難打破壁壘。一次,教會一位弟兄把她叫到一邊,提醒她對媽媽講話太強勢,會讓媽媽難受。從此伊一體會到同理心的重要,操練說話前先反射到自己身上,看看有無傷人之處。

        在待人接物上,媽媽是伊一最大的幫助者,一直教導她要與人為善,面帶笑容。不過在擇友標準上,母女間卻有些衝突,媽媽希望伊一交的都是對她有幫助的朋友,而伊一卻想和各種朋友相處,她不喜歡媽媽過於實際的考慮。

        「現在我終於明白,要先擺正與上帝關係,才能跟父母搞好關係,這樣跟朋友的關係也好處理。我以前總覺得自己委屈,現在我會尊重我媽,多為她做事,結果我們母女關係也好多了!」伊一回顧她的心路歷程說。

支持兒女尋見自己的天地
        高中最後半年,伊一經過慎重考慮,選擇了一條出乎眾人預料的道路—申請大學烹飪專業。

        早先,因為IB裡的經歷,伊一並不嚮往大學生活。她也想過學心理學,而且已被一所好大學錄取了,但考慮到這專業難找工作,況且一般要三十多歲才能立業,就放棄了。

        烹飪是伊一在中學選修了四年的課,老師充滿熱情、創意,運用她在烹飪界的人脈為學生爭取到多次高階層的鍛鍊機會,例如帶學生參加了《紐約時報》巡廻展,還幫她們爭取到在高級餐廳裡實習。老師很有經濟頭腦,能夠在放假以前剛好將學校廚房冰箱裡的食材全部用光,還帶學生銷售做出的食品,用賺到的錢將整個廚房的炊具更換一新。

        多年深入實習的機會讓伊一發現了烹飪的巨大魅力。她在殷切禱告中確認這個決定是對的,同時主動跟媽媽溝通了自己的思考過程。這讓媽媽確信伊一已經長大,找到了興趣所在,於是堅定地支持了她的決定。

實例 3 榮光,大學男生,北美臺灣移民家庭的第二代

及早發覺、陪伴孩子走出困境
        我出生在洛杉磯近郊白人居多的小鎮,就讀的中學只有寥寥可數的亞裔。在學校更衣室裡,白人男生東尼常取笑我的身高、外貌、眼睛 、 膚 色 , 污 蔑 我 :“Chinky-eyes ! Yellow skin!”東尼為了激怒我,還會在擦身而過時猛扯我的書包。我一直把怒氣緊壓在心裡,能避則避。

        一天,東尼當眾不停羞辱我,我忍無可忍,朝他臉上一拳揮去,他立時鼻血直流。之後不久,東尼遭學校退學了。可是,被霸淩的經歷使我內心充滿怨氣,被懼怕捆鎖,男性氣概也飽受損害。

        中學時,在世界歷史班上我因失去自信,故意扮演丑角,讓自己被貼上搗蛋學生的標籤,老師把我趕出了教室,後來那堂課被當掉。如今回想,若當時爸媽能及早注意到我身陷被霸淩及課業上的困境,並陪伴我一同克服,或許不至於落入更糟的景況。

助陷入毒網的兒女逃出地獄
        更可怕的是,我在中學時期沾上了毒品。嗑藥是為了逃避現實,嘗到暫時的刺激和飄飄欲仙的快感;我還聽說毒品會打開靈界視野,讓人看見肉眼看不見的景像。用上了毒品,在校園中就會被同好完全接納,獲得虛假的安全感和自信,好似解決了作為亞裔移民第二代的身分認同問題。

        可是,我人生每個層面都受毒品嚴重破壞:摧毀與親友的關係;思想中充滿詭詐、欺哄、邪惡;無法表達情緒、處理壓力。這些噩夢似的處境如擺脫不了的控告一直捆鎖著我,直到2013年,我認清自己是上帝兒女的真實身分,一切都改變了,我終於從轄制中完全釋放。

        父母要察覺孩子是否陷入毒網,我建議要留意以下線索:孩子會與正常人的群體隔絕,跟癮君子聚在一起;孩子身體會產生許多徵兆,如體重急速變化,睡太多或不睡,眼睛浮腫、佈滿血絲;缺錢買毒品時爆發偷竊、販毒等一系列犯罪行為。要幫助陷入毒網的孩子,惟一出路就是幫助他們認識耶穌。

         父母也當將孩子放在健康社群中,如運動團隊、教會,或其他課外活動。當孩子面對拒絕時,要願意傾聽他們的心聲,陪伴他們。許多孩子感到被拒絕,因為他們先被父母拒絕,造成其它層面的拒絕接踵而來。父母可以帶給孩子最美好的禮物,就是讓他們接受天父的愛。當孩子明瞭他們在耶穌裡榮耀貴重的身分,就永遠不會感到寂寞。認識自我真實身分是一切的基礎。

實例 4 謝鍾毓,在北美出生成長,現就讀高中十年級。

理解大環境對兒女的負面影響
        鍾毓從小在基督徒家庭長大。跟她聊天,能看出她的自信,因為她相信上帝創造了她,也看她為美好,不須受世人眼光左右。

        如今校園風靡女生追求「魔鬼身材」、男生追求滿身肌肉。鍾毓說,許多同學對外表過於關注,拼命運動,營養卻不跟上,結果體力嚴重透支、飲食失調、缺乏自信並有社交焦慮,連別人看來足夠漂亮、英俊者照樣自卑,同學間普遍有憂鬱情緒。

        鍾毓胸懷寬廣,最關心的不是外表,而是許多有關時代和世界的議題。但即便像她如此有鴻鵠之志、五毒不侵的模範青少年,也時不時會經歷自我形象低落的沮喪,足見當今大環境的負面影響力何其堪憂。

親子耐心磨合、彼此尊重
        說起和父母的關係,鍾毓很感謝父母特別尊重她對未來大學專業的思考和決定。父母陪伴她理清思路、做出正確考量,選到既喜歡又能受益的專業。

        「我願意告訴父母我的想法,他們很鼓勵我,讓我不用懼怕,看準正確的方向走上去就好了。」鍾毓說,「我和父母在專業選擇上觀念一致,我們知道不管選什麼,能發揮自己價值就是好的。可我有些朋友,特別是亞裔,他們的家長只盯著名校,好像若不當律師、醫師,其他都不值一顧。我那些朋友痛苦不已,沒辦法做自己的決定。」目前鍾毓已計畫好,將來大學專業選法語、英語,輔修專業則選自己鍾情的美術。

         其實,鍾毓與父母的關係經歷了好幾年的磨合,才達到目前良好的狀態。前兩年,鍾毓自己覺得已經夠成熟了,可總是在各種細微小事上被父母干涉,讓她感覺想要長大成人的自我被壓制。「那時覺得父母老是不重視我的看法,居高臨下,我表達意見時他們也心不在焉。家長如果不能體會孩子的處境,就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和順服。父母不能總認為孩子是錯的、他們是對的,而且有些事情根本無關對錯⋯⋯」不願被父母小看的鍾毓說。

        鍾毓表示:「我覺得雙方需要彼此尊重,體會對方的感受,操練同理心,關係才能好。父母需要知道,有時孩子認同一個觀點是需要時間的,所以不要期望每一個指令孩子都會立即聽從。」

讓兒女身處亂世,心有平安
        鍾毓的成長環境比父母輩平順得多,但也面臨更多更大世界範圍的擔憂,無孔不入的互聯網和恐怖襲擊,讓好多問題都變得國際化,生活在平靜的地方也未必能倖免於難。

        剛從墨西哥參加完短宣回來的鍾毓,對當今世界越來越嚴重的社會階層隔離現象感到特別憂心。「全球性的腐敗,讓富的更富,窮的更窮,」鍾毓說,「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糟,我看不到解決辦法。」頻發的恐怖攻擊也在鍾毓朋友圈中激起莫大的擔憂。「朋友間談起這些事,」鍾毓坦承,「大家都很害怕,又有強烈的無力感。發生全球性的核戰爭是可能的,有同學甚至因此而陷入憂鬱。我不能說完全不怕,但因父母、教會的教導,我心裡滿有平安,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上帝都會掌管一切,我永遠可以信靠祂。」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6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