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90期 (2016年08)
主題企劃
話題篇
  提昇 AQ,更待何時?!
實例篇
  破繭而出,反敗為勝
資訊篇
  轉個彎,一樣有路走
 
真愛分享
家庭良辰
  陪孩子一同築夢
夫妻一世情
  彈珠汽水的滋味
家庭EQ坊
  管理好你的情緒抽屜
婆媳雙人舞
  白衣天使在我家
瞻望金色年華
  一鍋湯的距離
真愛交流道
  為家而戰十五年
一笑抵萬金
  一語中的

時遷勢移
        前些時候網路流傳一篇文章,提醒退休的父母和成年子女要保持「一鍋湯的距離」。隨著社會的變遷,許多父母已經可以接受與子女要有一定的距離,而最恰當的就是「一鍋湯的距離」。也就是說,燉鍋雞湯端到孩子家時,剛好能喝,因為近了太燙,遠了則太涼,這也是所謂「適度的親密距離」。兩顆心並不一定要常常貼在一起。但是,若其中一顆心需要關懷時,另一顆心能很快地貼上去,彼此在愛中呵護又心理上零負擔,當然是雙鸁。

        話說2006年前孫女出生後,我們每週三都會準備好晚餐到兒子家一起聚餐。因女兒就住在附近,我們就輪流到他們兩家相聚共餐。這讓朋友們非常羨慕,一時傳為佳話。

        2015年,我們開始感到情況有點變化。剛開始兄妹倆會因孫子們活動的時刻表而彼此調換聚餐地點。不久之後,我們終於察覺到孩子們對每週三的家庭聚餐並不像以前那般熱衷,有時還會面露難色。

        2016年初的一個週三,我們如常大包小包赴兒子家準備晚餐。孫女匆匆跑來開門後,就一溜煙回房。偌大的屋子裡一個人影也不見。媳婦忙著督導孫子們的功課,兒子在後院敲敲打打,只遠遠地向我們揮手致意。兩老只好知趣地在廚房準備晚餐。用餐後又閒聊一下,即匆匆打道回府。

        在回程車上,兩老開始唉聲嘆氣,意識到我們的好意已經影響了兒女的生活,孫子長大了,活動多了,相對的,我們每週三的探訪似乎給兒女們帶來壓力。是啊!該是退場的時候了,畢竟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於是我們向兒女們發出電郵,宣布下週起暫停供應週三的晚餐。

親子關係不打烊
        一般人談到親子關係,多半聚焦於在孩子人生的前十幾二十年,也就是父母與幼兒或是青少年、青年階段的孩子。十九世紀時,人類平均壽命不超過六十歲,兒女們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多半結束在他們的中年時期,因此相處的時間比今天相對減少很多。近百年來,由於科技和醫藥的進步,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提高,父母和成年子女的相處年日亦不斷延長,因此人生後段的親子關係也就更值得關注和探討。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學教授林如萍,稱此生命歷程後段的親子關係為「單間關係」,也就是子女成年後親子兩個世代或第三代的相處與互動。

        我們都知道成年子女與父母的感情基礎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父母在子女幼小時若沒有努力經營良好的親子關係,到自己年老時才要期望兒女盡心扶老養老,豈非緣木求魚?親子關係是一個延續的過程,也是維持一生之久的關係。可安慰的是畢竟血緣是砍不斷的,要修復彼此之間已經破壞的關係,雙方都需要努力,雖然不容易,但憑著信心和禱告也是可以改善的。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老」
        一般來說,現代銀髮族最無法承受的事實,是因著年老沒有生產能力而成為兒女的負擔。所以老年人一定要先努力讓自己過得很好,才更容易和兒女維持正常的關係。而「學會獨立」,是我們能送給兒女的最佳禮物。保羅在聖經提摩太前書第四章12節中勸勉道:「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若將「年輕」改為「年老」,不也是對長輩非常好的提醒?

        我們在網路上時常會讀到有關「老年五寶」的資訊來提醒老人如何為自己晚年的生活打算。

        第一寶是「老本」:到這階段,兒女皆事業有成,經濟獨立。我們不需要把積蓄都花在兒孫身上,反而應為自己日後的退休做準備,規劃自己的經濟。因為父母老了不需要靠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照顧。

        第二寶是「老身」:人逐漸老化,身體的新陳代謝也慢下來。老人五寶中,健康的身體是最重要的一寶,因為健康是影響老年人生活品質最大的因素。飲食保持清淡,少鹽、少糖、少油,堅持天天步行運動,定時接受醫生例行檢查,保持喜樂的心情,更要有飽足的睡眠。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和兒女有和樂融融的互動。

        第三寶是「老伴」:年輕時因撫養兒女而忽略的夫妻關係也要盡力經營。人類平均壽命延長後與老伴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要,所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兒女成長後還要與我們偕老至少四、五十年的老伴,難道不是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伴侶嗎?所以老年人最要緊的是把身體養好,心態調適好,老年夫妻彼此相依相伴才是兒女最樂見的。

        第四是「老友」:當我們退休後卸了職場角色,更需要藉著參與活動來維繫和朋友及社會之間的互動。學習透過社交網絡的支持,讓自己能過著豐富又有意義的生活。最好生活充實到兒孫們必須先預約,才能和你吃一頓飯。

        第五是「一顆年輕的老心」:這是自我調適和學習新事物的必備心態。雖然老年人接受新的事物和轉變相對遲緩,然而慢慢學習新的電腦科技,即使和兒孫們不常見面,「親情距離」也會拉近很多。

有點黏又不太黏
        時間的巨輪不斷向前滾動,我們遲早都必須面對退休養老階段的生活,這是家庭生命週期的最後一個階段。老年人的家庭主要的任務是老夫老妻彼此珍惜並坦然面對晚年生活。和成年兒女之間如何維持「有點黏又不太黏」的相處模式,得仔細拿捏調整。

        拜網路通訊便捷之賜,長輩可以在社區中心學習如何透過網路與兒女連結。有個朋友對能夠每個星期和在英國、美國中部及洛杉磯的老爸老媽和同胞手足,固定用視訊話家常而深感安慰。四個家庭成員互報平安並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大家都非常珍惜這一段時間,把它分別出來,盡可能不因任何緣故而錯過,且已經維持了五年之久!

        他們之間彼此因遠距甚少見面,但是濃濃的血緣之情卻如細水長流。另外有許多家庭用LINE或 WeChat建立一個網路群組。他們透過文字、照片、圖檔或語音,維持著良好而親密的互動和溝通。

        總而言之,年長父母對成年子女可以關心,卻不必過於擔心;可以幫手,卻不當隨時替手;可以聆聽,卻不需全盤探聽;可以資助,卻不應無限挹注。

        當孩子長大獨立發展後,與父母之間就像在公路上各自奔馳的車輛,正如交通安全手冊中的警語:「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當父母意識到孩子們已經長大而自立門戶之後,就該學會完全放手,讓兒女能夠帶著我們無限的祝福,自由自在地遨遊於天地之間。如果我們真的覺得需要為他們做些什麼才安心,那麼就每天臨睡前為他們禱告,祈求天父的保守與帶領吧!

作者與夫婿葛原隆醫師一同負責本會長輩事工。他們合著的《晚風習習木長青─長輩關顧及自我成長的十五堂課》(書+MP3),得到熱烈廻響,於2015年榮獲臺灣中華基督教文字協會提名為生活類金書入圍好書。美國讀者為本會奉獻50美元以上者,可索贈一冊,臺灣讀者請電02-2515-3551向天恩出版社洽購。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6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