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38期 (2024年08)
主題企劃
話題篇
  這代到那代,傳揚祢奇恩
教練篇
  在別無選擇中採取主動
故事篇A
  主恩盈盈滿楊家
故事篇B
  似水年華三代情
故事篇C
  四十漫漫
 
真愛分享
趨勢瞭望台
  斷捨離了,然後呢?
家庭EQ坊
  悲劇原本不必發生!
與成年子女談錢
  我們不喝星巴克!
家庭閱覽室
  愛之歌
真愛交流道
  愛,真的?假的?
一笑抵萬金
  這樣也行?

家庭信仰傳承,是基督徒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才有條件、有資源去做的事
嗎?其實,哪一個基督徒家族不是源起於那第一個做出永恆抉擇的「亞伯拉罕」?
這是一位懵懂少年蒙受奇妙引領,在生命旅途中的偶然時刻遇見上帝,竟而帶動激發手足,繼而父母,進而下一代,全家族得到永生信仰、走上蒙福道路,且活出豐盛生命的故事!

小鎮邂逅,生命翻轉

        外子楊靖亞童年時住在臺灣的埔里小鎮。流經這地方的泉水,清洌甘甜,適合釀酒,建有百年歷史老酒廠,靖亞的父親楊學富先生任職於此。

        鄉野小鎮綠樹掩映、民風純樸,任由孩子玩耍奔跑,快樂成長。一天靖亞路過教會,突然聽見明快的歌聲,循聲找去,綠油油的草地上有一位年輕的外國淑女,滿臉甜蜜的笑容,抱著一台從沒見過的樂器,拉開又合攏,音色渾厚,讓他著迷。那位外國淑女用臺語反覆唱著:「來信耶穌,有平安!來信耶穌,有平安!」不知甚麼觸動了僅僅九歲的靖亞,心中盈滿了平安。

        他帶著妹妹若夢,踏入這位來自北歐的溫教士所屬的埔里福音教會。兄妹倆參加兒童主日學,一點一滴打下信仰根基,接受了耶穌到心裡,受洗歸入基督名下。那年靖亞12歲,妹妹才十歲。若夢猶記得,從洗禮池起來,陽光灑在臉上,心中好輕鬆,滿了溫馨的愛。

        人生長河裡,上帝怎麼使用這兩顆初熟果子成就美善,是兩個孩子想都想不到的奇異恩典;然而,當下他倆知道應盡本分,努力活出好見證。

        兄妹倆不需督促,自動自發做功課,學業優異超群,在家也特別乖巧聽話。若夢小小年紀就勤快分擔家務,幫助照顧生重病的妹妹。靖亞常搬個小板凳坐在媽媽腳旁,幫著摘菜,一邊和媽媽聊天。靖亞和若夢最喜愛主日敬拜和兒童主日學,常泡在教會裡,父母雖然還未信主卻沒有太多攔阻,他們看得出愛上帝的孩子很不一樣。

        當溫教士攜帶手風琴和同工奔赴山區向原住民傳福音時,靖亞也隨同學習宣教。他還記得出發前同工們跪在地上情辭迫切、淚如雨下、震撼天地的禱告;也記得老爺車駛在礫石山徑上的顛簸和漫天揚起的塵沙,許多人難受欲嘔而卻步,少年靖亞卻因為目睹傳福音結出果子而樂此不倦,因而一生喜傳福音。

        第一個宣教的工場就是自己的家,對象就是弟弟妹妹。靖亞和若夢領著老三若萍、老四若男、老五寧亞,和么妹若君上主日學。舉凡夏令營和冬令營,楊家的孩子全都參加,浩浩蕩蕩,人數最多。這些活動啟開了楊家接下來四個孩子接觸真理的大門。

教會為鄰,幡然歸主

        當靖亞就讀臺中一中時,通學路程耗費大把時間,看重教育的楊爸爸於是申請調職,舉家遷往臺中。奇妙的是,定居之處竟與信義會臺中基督堂近在咫尺,離家步行不到五分鐘。得地利之便,六個孩子開始過起規律的教會生活。

        當大哥大姊在臺北求學,宣教任務就由愛主的若萍、若男接棒,姊妹倆帶著11歲的寧亞一起參加青少年團契。寧亞猶記團契以遊戲開始,覺得真好玩,就歡喜地和姊姊們在這個信仰的溫床領受培育,茁壯成長。

        在臺中,一次楊媽媽因動手術大量失血,情況危急。於基督堂服事的史文森(Allen Swanson)牧師為她捐血。一個外國人奉獻寶貴的鮮血給無親無故的陌生人,無私的善行震撼了楊家父母,感動兩人於1963年葛培理牧師的臺中佈道會上,決志信主。然後和四個孩子受洗歸入主的羊圈,從此欣然同意孩子參加教會活動。

        楊爸爸幡然歸主後,立刻戒掉菸酒,對付曾有的罪惡,也著手潔淨家庭。楊媽媽曾在家祭祖,全桌的菜、為祖先設的椅,都不能動,每人在桌前輪流鞠躬叩頭祭祖。在楊爸爸堅持、孩子支持下,斷開偶像連結,家庭屬靈空氣煥然一清。楊爸爸曾任教會執事,熱愛讀聖經,是禱告勇士。老人家享壽99,於2024年初詳和地安息主懷。兒女年幼時見他常坐在蚊帳裡禱告逾一小時,成為心中一道敬虔風景,永懷難忘。

神的門徒,生命成長

        楊家傳承信仰,從靖亞、若夢先橫向傳遞到手足,再逆向傳遞到父母,是神的恩手親自一個又一個收成的佳果。

        六個孩子有種美好的品格模式,從最先信主的老大靖亞老二若夢開始,上行下效,直穿而下。與其說是兄姊樹立典範,不如說是手足們以聖靈為導師,學習以耶穌門徒的法則來生活、來思想。

僕人式領導手足相愛

        靖亞在家扮演領導和教師的角色,在弟弟妹妹印象中是個很有權威的大哥,大家都會乖乖聽話,還有點怕他。直到長大看出他是個善良的哥哥,很會幫助和照顧人,特別是全家一起聚餐時,他總會殷勤地為每人夾菜,有點像個老阿嬤。在外地求學的日子,只要回到家,八口之家的碗筷,就由他包辦清洗。「我來,我來!」是他搶著做家事,口中唸叨的前奏曲。

        寧亞到臺北讀書時,在榮總工作的若夢,總是和在華僑銀行任職的若萍拿著好吃的、需用的,每個星期聯袂來探望弟弟,風雨無阻。

        靖亞在紐約州就讀康乃爾大學時,若夢應聘紐約市一家醫院的護理工作。靖亞於等待博士論文答辯的空檔飛臺,親自接若夢到紐約上任,且安頓妥當。不久,窮學生買了一部100美元的破車,拿到駕駛執照,立馬上路,從學校所在的綺色佳開了兩百多哩,到大蘋果市看望妹妹。如今回想起自己青澀的駕駛能力,竟然膽敢在交通混亂、險象環生的紐約市區行駛,不禁出了一把冷汗。但想想,若能再回頭,出於對妹妹的愛,還是會鼓起勇氣驅車探望。

        寧亞按牧後,上面三個兄姊都去了美國,留下他、二姊若萍,和么妹若君在臺灣。那時若君和雄堅正在交友,寧亞與英馥也組成了家庭,他倆純樸的家成了手足相聚、促膝深談的地方。五個人享受英馥那散發出強大愛之語的噴香飯菜,從信仰、事工,到人生意義,無話不談到子夜。對主對彼此的愛,如火般在年輕的胸懷中燃燒著。

        諸如此類,單身時大的照顧小的,無微不至;成家後,誰家有災難,彼此及時伸出援手照顧接應。這都不是偶一為之,而是熾熱閃亮,愛的常態。

事親至孝凝聚力強大

        老么若君年紀小時看到靖亞和若夢帶著弟妹們,給爸媽過生日,採買禮物。孝敬父母之心,將手足有力地凝聚在一起。她清楚記得大哥在「順服」上活出了上帝的吩附,父母不開心時,他仍然可以笑咪咪地和爸媽繼續說話,給了弟妹很大的開啟。

        對父母物質的需要,孩子們總是奉上超多超好超體面的,使父母歡心。而且彼此間默契十足,送的東西不會重複,合起來卻是十分完整美好。

        楊爸爸對上帝的話語認真,日日讀經,數十年未曾間斷。他能隨口背出箴言書,從第1章直到第31章,每章中自己最喜愛的經句章節,讓人歎為觀止。靖亞特意安排老爸在小組帶查經,能將信仰和人生智慧與年輕人分享,楊爸爸覺得受到尊重,十分喜樂。同樣的,聚會中,有人津津有味地傾聽楊媽媽重複講古舊的往事,讓她老懷大悅。這不也都是孝道的彰顯嗎?

        寧亞從小到大,學業頂尖出眾,是學霸中的學霸。大學畢業時回應上帝呼召進入神學院,以傳道為職志,完全不符合父母為愛子規劃的人生藍圖。雙親震驚錯愕中,斷絕經濟供應,也不許他進家門。

        《真愛》家庭雜誌74期〈同心奉養,尊榮父母〉一文裡,描述了楊家六位手足如何分工合作的精彩故事。各人各就各位,善盡奉養之責,讓父母不因寧亞敬畏上帝而有絲毫遺憾。三十多個寒暑流逝,慈愛的天父仍在做工,在家族首度乘遊輪旅行、子女環繞時,楊爸爸抱著愛子道歉,說:「當年我的靈命實在不好!」多年的等候,上帝的憐憫,那一刻,每人心中的沉重,都輕輕滑落了。

忠誠同工親而又親

        若君對大哥大姊愛主情懷印象深刻,常常看到他倆討論各樣的信仰問題。寧亞16歲時,曾有疑惑,靖亞給了他一本聖經,鼓勵他思想上帝的話語。那一年寧亞不僅讀完新約也讀完舊約,認識了上帝也更認識了自己。

        及至成長,若男與杜天心,若君與林雄堅結為連理。日後,天心和雄堅都受按立為牧師,加入真理堂的服事,分別於美國紐約和臺灣中壢牧會;靖亞與韓甲華(筆者),寧亞與郭英馥結褵皆近五十載。

        如今,血親手足加上姻親手足,都在主裡成為弟兄姊妹,親而又親,彼此是最佳的搭配同工。寧亞牧養的教會在中國的事工需要同工,立即徵召若萍;靖亞服事的教會邀請寧亞主領研習會,也邀請雄堅講道並在小組分享;

        寧亞在天心牧養的教會帶領夏令會;筆者的文字事工,也長期承蒙寧亞牧養的臺北信義會真理堂慷慨提供資訊及圖片支援,和諮詢服務。

        楊家有這麼多愛主的牧長們,若不是當初靖亞和若夢以弟弟妹妹為首要宣教對象,也不會有今天這樣多的可用資源。上帝賜福手足間的傳承,真是奇妙可畏!

禱告守望,連結緊密

        楊家十數年間每月定期發出禱告信,每家寫下感恩及代禱事項,由靖亞家匯集分送。信中互通各人的家庭、工作及事奉現況,彼此關懷,且以禱告守望,甚而送出金錢、文字和人力的支援。

        由於寧亞、雄堅在臺牧養、連結,以及社會關注的層面既廣且深,大家從禱告信中緊貼教會及社會的脈動和趨勢,常是率先投入的禱告和守望者。

        直到近年,禱告信改在LINE的即時通訊平台發布,加入了第三代,一呼眾應,即刻禱告守望。加上一看就明白心意的圖片及家人生活照,彼此互動更加頻繁,情感更加親近。

代代勤懇服事

        到2024年的今天,靖亞這一輩的楊家六個手足裡,有一位牧師、兩位師母,和一位長老。全家族大大小小39位,除了牙牙學語的小娃兒,所有能講話的,全都是決志信主的基督徒。

        天心若男牧養兩家教會;寧亞和英馥牧師夫妻檔曾經牧養逾五千人的大型教會,現在英馥仍留守教會牧養,而寧亞專注在全球華人的福音運動,擔任亞西亞宣教聯盟主席;雄堅若君沒有生養兒女,將教會中成千的孩子視為己出,還顛覆常情分別當選桃園縣(現為桃園市)的模範父親、模範母親。

        下一代服事上帝的故事更精彩。其中有兩位是牧師,一位全時間傳道人;其餘年輕人於律師界、醫界、藥界、商界、服務業、保險業,各個敬業樂群,均有傑出成就。他們也和父母一樣,忠心為主做見證,是樂傳福音的職場宣教士,更是一群盡心養育兒女、將孩子帶到主前的家庭宣教士。

恩河滾滾無止息

        上帝在楊家不斷賜下恩典,譬如:家住民風樸實人心單純的埔里、拉手風琴的親切宣教士、和藹的主日學老師、與教堂為鄰、慷慨捐血的牧師⋯⋯。這裡一點、那裡一點,連成了線,再由線交織成面。猶如先知以西結看見的異象,恩典從上帝的寶座流出,涓涓細水匯流成溪、聚攏成河,水勢逐漸高升,形成帶著沛然勁力的滔滔洪流,沖激著楊家一代又一代。

        上帝那雙看不見的手,賜下豐盛恩典於楊家,也同樣要施恩於祂所深愛的所有家庭。祂的心意是要我們傳承信仰,建立基督化家庭,一代比一代更愛主,代代事奉主,家家榮耀主!

作者楊韓甲華與夫婿楊靖亞長老定居美國佛羅里達州。本文改寫自收錄於《這代到那代,傳揚祢奇恩:基督化家庭信仰傳承》書中的見證。楊家全方位家族信仰傳承的精彩故事短片,請掃描QR code觀賞。

《楊靖亞長老家族信仰傳承》視頻3:42


   
Copyright © 2001-2024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