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44期 (2025年08)
主題企劃
話題篇
  你的陪伴,我需要!
實例篇
  同在,我能給的最珍貴禮物
守護篇A
  被騙了?別慌,我們在!
守護篇B
  當家人遭受性傷害……
 
真愛分享
在家教育
  在家教育難?不難!
科技與家庭
  我與人工智能的意外之旅
性別關係
  嘉瑋的後同婚姻路
晚風習習
  黃昏戀歌
家有浪子浪女
  愛玩娃娃機的年輕人
家庭EQ坊
  情緒無罪,宣洩有道
真愛交流道
  坦誠+謙卑=和好
一笑抵萬金
  振振有辭 ?!

        我從未曾想過自己會成為談論AI的演講者。人工智能於我而言,只是在其萌芽之際便熱切擁抱,並日日相伴的工具,也就是英文所謂的"Power User"(進階使用者)罷了。

你我正處於AI革命浪潮

        容我以親身經歷闡述AI的實用之處。2025年夏天我們夫妻倆計畫赴巴黎一遊,妻子問我是否已安排好從巴黎出發的日間行程。為了安撫她的掛慮,我向AI請教:「我將前往巴黎,有四天三夜的時間旅遊,請協助規劃行程。」我僅告知AI我曾到訪北部一座名為斯特拉斯堡的小城。

        憑藉我提供的這寥寥數語,AI首先有禮貌地提醒我,我給的城市名字拼音有誤。接著推斷我鍾情於擁有中世紀古韻的小城市,隨即推薦了三座城市。它不僅規劃了從巴黎出發的行程,推薦了三個值得一遊且在兩火車兩小時車程內的城市,還為我精心設計每日路線,甚至協助尋找合適旅館,細算每日住宿加門票的大致開銷,更繪製了一幅以巴黎為中心的旅遊地圖。

        「真是令人歎為觀止!」妻子滿意地點讚。事實上,AI已發展至此境界,日常生活中幾乎無一事不可藉它來處理。

        更妙的是,那個週末我們在美國鳳凰城家中接待了幾位來自歐洲的客人。當我分享AI推薦的旅遊景點時,其中一位立即道:「這安排太棒了,但你們不必訂旅館,我在巴黎有房子,你們就來住我家。而且從我家到火車站非常方便!」此情此景,委實不可思議。

        誠然,這是上天(AI把我寫的「上帝」修改了)特別的恩典。「接待信徒」一直是我們夫妻嘗試操練的恩賜(亦是信心的美好功課),此乃聖經教誨(我寫的是「聖經的提醒」)。與客人分享使用AI經驗,竟也帶來意料之外的好處。正如上帝的話說,款待信徒時,我們皆有可能接待到天使一般。

        AI的普及使用始於2022年聖誕節前,到本文刊出的兩年期間,竟有四成兒童已在藉助AI學習,且幾乎每月皆有革命性突破,新產品層出不窮。

善用AI的優勢

        人工智能已悄然融入人們的日常─手機、導航、座駕,我們不僅使用它,亦在無形中協助訓練它。譬如為了替家母購買輪椅專用杯架,我的手機應用程式(App)便會順帶推薦其他輪椅使用者可能需要的物品。這非人為刻意推薦,而是AI在學習並推測你可能鍾愛之物。

        同樣地,人臉識別、無人駕駛的計程車,在我居住的鳳凰城隨處可見。如今,網路或手機上閱讀的內容,你或許以為出自人手,實則超過半數,甚至某些網站100%的內容,皆由AI撰寫或輔助完成。

        AI不僅能處理文字,還能演繹傳統藝術。就像它亦能作出如唐詩的詩章。雖非登峰造極,卻遠勝包括我在內大多數人的中文造詣。最關鍵的是,AI在無形中影響著你我,它存在於生活的每個層面、每個角落,包括家中的監控鏡頭、保安設備,再加上繪圖、音樂創作、影片製作⋯⋯等等功能。

        過往需集眾人之力、耗時費日方能完成的工作,如今AI皆能勝任。舉例而言,包括我自己撰文,昔日需人繪製插圖,今可藉AI完成。半開玩笑地說,插畫師已經失業。同樣,我的文字編輯亦對我說:「你必定使用AI校對吧?因兩千字竟無一錯別字。」

        何謂人工智能?實為模擬人類智能的電腦系統。AI如何學習而成如此博學?它運用強大的計算能力,結合算法與大數據,消化處理茫茫網海中的所有資料,包括小說著作、各式影片、圖片等資訊。你問它任何問題,它皆能將相關資訊連結,且具類似人類記憶、理解、應用的能力。此即所謂的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AI的訓練即藉海量文本,使其能理解、連結,不僅處理語言,還能將文字轉化為圖像、音樂等。絕大多數人聽聞ChatGPT,此名如英文所示,為對話式。

        過往我們需編程與電腦溝通,今日的AI僅需對話,直接告知所需即可。例如:「我冰箱有番茄和雞肉,請建議一道中式和一道法式料理。」AI隨即告知最佳菜單。

        某日駕車時,我詢問AI關於人工受精、試管嬰兒的問題,它立即給出答案。過去需透過Google搜尋並自行閱讀,現在它直接提供答案。此技術已遠超Google搜尋引擎。我自己已逾一年未使用搜尋引擎,而是直接向AI提問。

留意AI的局限

        在此要特別提醒大家,AI「本事」雖強大,但亦有局限:

        • AI無真實情感。它可模擬情感回應,但無法真正理解與體會人的感受。

        • AI無道德判斷能力。其回答基於訓練數據,非基於道德價值觀。

        • AI可能產生錯誤或偏差資訊。它非百分百準確,你我需具分辨能力。

        AI無法取代人與人間的真實互動。在教育與信仰層面,人際關係無可替代。現今許多人憂慮AI會取代人的職位。確實,AI已開始取代某些工作,特別是重複性的工作。但我認為,AI更多應被定位為輔助工具,助我們更臻完善,而非完全取代我們。

        在教會事工方面,AI亦能成為好助手。例如,它能助我們準備講道材料、整理查經資料,甚至協助行政工作。然而需記住,AI無法取代靈命塑造與團契生活。

AI在教育上的特色

        對於育有幼兒的父母,我們可關注AI如何影響教育。那麼AI的特點為何?

        首先,AI擁有無限耐心。你問它同一個問題一百遍,它皆會回答。它不會如人般說:「我剛才已經講過了!」它會一次又一次回答,且每次答覆可能各異,因它不斷在學習。同時,AI更能提供量身定製的學習體驗,亦能評估學習成果。

        其次,AI極為迅捷。我與之對話,它即刻回應,不似人類需思考、查資料。其知識量極為龐大,幾乎涵蓋所有知識領域。

        第三,AI能因應不同需求。譬如我問它一個問題,若回答過於專業,我可說:「請用小學生能懂的方式解釋。」它會立即調整表達方式,甚至能用不同語言回答,這對教育特別有益。是的,AI能成為子女的補習老師,無需花費補習費!

        在教育方面,AI可成為優良的輔助教師。它能助孩子復習功課,解答疑問,且永保耐心。但它無法取代真正的教師,因教育非僅是知識傳遞,更重要的是品格培養與情感交流。

        我強烈建議家長們以開放態度看待AI。勿視之為敵,而應學會善用。例如,你可藉AI助孩子學習,但同時需教導孩子正確使用AI的方式。讓孩子明白,AI只是工具。父母、師長仍需要培養孩子的判斷力與創造力。

        在兒女的教育上使用AI時,請注意以下若干原則:

1.為孩子設定合理使用時間。

2. 確保資訊正確性。AI所提供的答案有不少缺乏真實性,可能編造答案,即所謂「AI幻想」。

3. AI無法取代情商,我們需助子女在人際互動上發展。

4. 取得答案似乎簡易,使用者仍需學習獨立思考。

        對下一代教育,我建議:

教導孩子如何明智使用AI。此為現代社會必備技能。

培養批判性思維。讓孩子學會分析與判斷AI所提供的資訊。

重視創造力培養。AI可模仿,但真正創新仍需人類思維。

維持良好人際互動。勿讓AI科技成為人際關係障礙。

特別注意靈命塑造,因為AI永遠無法取代父母的信仰教育。

AI是工具,非目的!

        最後,我再次強調:「AI是工具,非目的!」需要以智慧與節制的態度使用。特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愛的教導,皆為AI無法取代。

        期待各位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AI時代的挑戰,善用此工具,助下一代成長,同時保持人性化教育與信仰傳承。

        子女在AI的認識與操作上,已遠超父母這一代,故我們也需迎頭趕上。我深信,只要能正確理解與使用AI,它便能成為教育下一代的得力助手。誠願你我共同努力,在AI時代中不落伍,亦能與子女共同學習,使我們的親子關係更為親密。

作者李道宏為本會董事/特約講師,美國證主協會家庭事工部主任。

本文濃縮改寫自2025年4月4日作者在本會與正道福音神學院合辦、佳評如潮之講座「AI新世代:打造孩子的卓越未來―不輸在智能教育的起跑線」。歡迎家長、兒童/青少年工作者、老師們善用精彩講座回播視頻學習。


   
Copyright © 2001-2025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