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44期 (2025年08)
主題企劃
話題篇
  你的陪伴,我需要!
實例篇
  同在,我能給的最珍貴禮物
守護篇A
  被騙了?別慌,我們在!
守護篇B
  當家人遭受性傷害……
 
真愛分享
在家教育
  在家教育難?不難!
科技與家庭
  我與人工智能的意外之旅
性別關係
  嘉瑋的後同婚姻路
晚風習習
  黃昏戀歌
家有浪子浪女
  愛玩娃娃機的年輕人
家庭EQ坊
  情緒無罪,宣洩有道
真愛交流道
  坦誠+謙卑=和好
一笑抵萬金
  振振有辭 ?!

同性吸引→異性交往

        成為基督徒,對嘉瑋是生命的一大轉機。之前他的同性戀經歷遭遇很多挫折,當有人向他傳福音,他就接受了。然而最初以為信主是萬靈丹,立刻就會斬斷誘惑和情慾的吸引,事實證明並非如此,必須經過一段生命的成長,才能見果效。那時就想,既然不是那麼容易改變,乾脆繼續守單身算了。

        但是常有人關心嘉瑋的「近況」,身為小組長,組員都是未婚的,他還得帶著他們研讀關於情感方面的書,心裡還是覺得與異性交往、談感情、進入婚姻,非常困難。信主後,曾跟一位熟識的姊妹交往,他給自己很多壓力,常自問「好情人」該是甚麼樣子?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甚至對方不開心時,他也以為一定是自己做錯了甚麼。

        有一次嘉瑋翻開畢業紀念冊,突然發現有些女生蠻漂亮的,當年怎麼沒有那種感覺?那一刻他對自己的新眼光既驚訝又開心,原來上帝可以這樣改變人心。可是仍然不確定自己能否跟異性談感情,又能喜歡對方多久?以前跟同性交往,通常不超過半年。這是他生命中需要認真看待、重新校準的地方。

        好幾年後嘉瑋才發現,原來他對戀愛交往的恐懼,某部分是自己設定的標準造成的。當他跟後來成為妻子的佳仁交往之初,以為要進入婚姻才算成功。後來才體悟,彼此關係友善,相互學習,就是朝著成功邁進。他強調:「我們不應先看對方是否能成為我的好情人,而應從坦誠交往起步行,學習作好朋友,一路彼此扶持。」

互動+學習

        佳仁因為曾牧養受同性吸引的族群,本就對他們不排斥。就讀浸信會神學院時要寫相關的論文,有人介紹她認識嘉瑋,她只是想把他當作研究材料,了解他的背景。

        當那位弟兄把嘉瑋的照片給佳仁看,問她願不願意跟他認識交往時,她說:「吃飯可以,可是他頭光光的,不是我的菜⋯⋯。」然而,初次見面聽他分享,感受到他喜歡親近上帝,就覺得他很棒,很值得繼續交往。

        此後更多聽嘉瑋分享,就更想認識他這個人,了解他怎麼經歷上帝。既然上帝願意接納他,她自然沒有甚麼理由不接受他。其實當初認識他時,她很自卑,覺得自己過去情感混亂,問題比他還嚴重。然而看到嘉瑋敬畏上帝、熱心服事,就漸漸受吸引。

        兩人剛相識初期,佳仁感覺上帝曾對她說:「嘉瑋需要一個助手同心服事。」知道這個事工的爭戰很大,她回應:「我願意成為他的助手。」可是嘉瑋不這麼覺得,認為佳仁這樣一廂情願地投入,是否太天真太過美好了?即使她深信這是上帝的旨意,嘉瑋認為佳仁還是應當在交往過程中不斷認識自己、認識對方,釐清這是否真是上帝的呼召。

        佳仁是那種一旦愛上了,就全心全意投入的女生。後來她才意識到,原來,這會讓他有壓力而害怕。知道有些恐懼來自不健康的自我認知,但她不知道該如何平衡,也擔心如果嘉瑋會討厭女人的身體該怎麼辦?

        就像一般的情侶,她害怕自己不能吸引對方,對方將失去興趣而離開她等等。她的刻意打扮,他卻無動於衷。世界教的、電視演的,完全沒有辦法套用在他倆的關係上。最終,她發現上帝所讚許的,是以真實的自我去面對對方。

雖害怕,仍吸引

        一天,嘉瑋看著佳仁的眼睛說:「妳的眼睛很漂亮!」這是她從來沒有意識到的,他讓她看到自己在上帝裡面的價值,也開始學習如何從上帝的角度來看自己和看他。她也坦承自己的自卑與憂慮─他不用鄙視的態度來聽,也沒有數落她這些恐懼。於是他倆的心越來越貼近。

        也許一般人聽到被對方「善良」的特質所吸引,會覺得一點都不浪漫,可是嘉瑋真的很期待他的配偶非常善良。看到佳仁在服事那群跟他一樣受同性吸引的人,還有她對他的態度,就知道她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因此而心動。

        他們第一次約會看電影,他在路上耽擱遲到了,很擔心她會一氣之下走掉。結果她不但沒有離開,還很耐心聽他說路上發生的事。如此被接納的感受,讓他漸漸願意坦然把自己在「性」方面的害怕,還有以前的憂慮和過犯等等,都告訴她。

        交往期間,佳仁問嘉瑋:「跟我牽手或擁抱,會讓你感覺不舒服嗎?」他說不會,她放心了,知道婚後更有機會慢慢經營關係。她又大咧咧地問他:「會不會想跟我結婚?」他說不會,然後表明:他當時沒辦法向她保證結婚後一定幸福美滿。

        那時佳仁頗難過,但她期待的對象一向就是誠實善良的弟兄,他符合這條件,他的真誠值得鼓勵。交往的過程中,佳仁還有一個迷思,仍會期待他成為完美的伴侶,而沒接受他真實的樣子。

婚前:決定&掙扎

        交往期間,一次他倆吵得不可開交。各自禱告後,就敞開談了彼此內心真實的意念。像這樣的深度交流,讓嘉瑋感到跟佳仁在身、心、靈上都非常契合,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感覺。又有一次在談心時,他又有了同樣的感覺。想想交往兩年了,應該可以結婚了,前提是兩人必須坦誠地面對彼此。

        嘉瑋和佳仁不約而同讀了Timothy Keller牧師的《婚姻解密》(The Meaning of Marriage)一書,解開對婚姻家庭的一些迷思。也有牧者提醒:夫妻之間的性關係,是需要在進入婚姻後慢慢學習的。尤其他倆都有過去的挫折經驗,兩人都需要重新學習。

        嘉瑋雖然很欣賞佳仁,但是與異性的性行為會是如何,令他很恐懼擔心。他問過好些已經有正常婚姻的後同前輩,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這不是問題!」但是這並沒有寬解他心中的壓力和困惑。

        直到2022年結婚典禮上,交換誓言、交換戒指時,他還是恐懼擔心,不知道新婚夜會怎麼樣,以後的婚姻生活會怎麼樣。「因為我怕不能有正常的性行為,若真的不行,該怎麼辦?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人睡,婚後能不能睡得好?人不可能完美,但我失去單身的自由時,還能成為好丈夫嗎?⋯⋯」

婚後:改變vs.不變

        婚後,嘉瑋覺得自己完全變了一個人;以前害怕的事情沒發生,從沒想過的美好經歷卻都應驗了。「我們婚後才開始真正談戀愛,不再只是好朋友,而是親密的夫妻,婚後生活好像倒吃甘蔗。⋯⋯雖然同性吸引還是在,但試探沒有以前強烈了,因為有一個更好的伴侶在身邊,也生了一個孩子。」

        佳仁並不擔心丈夫仍會面對試探,反而感覺自己得到意想不到的祝福。「嘉瑋已經單打獨鬥二十幾年,上帝也已經陪伴他二十幾年,我相信未來祂會繼續陪伴他勝過試探。當他願意與我分享遇到的試探時,我會為他禱告,更會與他一起禱告。重要的是,不要數落他,因為每個人都會遇到試探。」

        如果嘉瑋不愛上帝了,就會讓佳仁擔憂。他如果真的愛上帝,就知道甚麼是最好的選擇,她不用一直拉著他,只要放心地交給上帝。至今她仍相信當初上帝的呼召,要她成為嘉瑋完成上帝使命的助手,見證上帝對受同性吸引的弟兄姊妹的心意。

        婚前,他們藉著討論,解決了很多問題,其中最難處理的,就是讓佳仁的父母接受這婚事。於是他倆每天為父母禱告。佳仁的媽媽說不討厭嘉瑋,只是她認識一對夫妻,結婚30年後,先生出櫃,離開家庭。這是她最為女兒擔心的事。然而聖靈繼續改變她對嘉瑋個人,以及這段婚姻的感受和態度。

        2022年9月結婚,到目前為止,嘉瑋覺得婚姻關係算是穩定。他三十出頭時,曾經列了一張未來配偶一定要有的和不可有的條件清單,拿到上帝面前禱告。那之後經過十幾年才遇到佳仁。這期間上帝教他很多功課,就算當時不認為一定會結婚,但還是認真學習。所以當佳仁跟他分享內心真實的感受時,他就全然接納而不論斷她。

        嘉瑋指出,關懷還在為受同性吸引而苦惱的人時,不必焦急改變他們。更重要的是留意他們有沒有繼續跟隨上帝,以愛心陪伴、禱告,鼓勵他們面對上帝,靠著上帝賜予的力量,行在正路。

        嘉瑋和佳仁鄭重推薦《婚姻解密》這本書:「它幫助我們在交往過程中一起對焦上帝在婚姻中的心意,讓我們不致帶著私慾進入婚姻,而是帶著福音真理。我們非常清楚,如果沒有上帝,我們不可能有這婚姻。因著耶穌基督進入婚姻,繼續走下去也是要靠著耶穌基督。我們非常契合,因為有這樣的共識,也有上帝的話語一路帶領。」

翁嘉瑋為臺灣「走出埃及輔導協會」副秘書長。本文取材自嘉瑋與佳仁在真愛性別關係事工「真彩虹助人團契」中的分享。欲知更多與LGBTQ族群相關之深刻教導及動人見證,請閱《故事,還沒有結束》一書。美國讀者為真愛事工奉獻$50美元,可獲贈一本;臺灣請向各書房洽購。


   
Copyright © 2001-2025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