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41期 (2025年02月) | ||||||||||||||||||||||||||||||||||||||||||||||||||||||
|
被裁員?旅行去! 如果孩子被裁員,你會怎麼反應? 2024年2月,小女及所屬的團隊遭全軍裁員。那時軟體工程師就業行情低迷,朋友說她在常春藤學校的孩子想找一個實習職位,錄取率居然是千分之一。女兒沒了工作就有了很多自由時間,實在是個難得的機會能讓我們一起多些旅行。在一次短途出行中,我順路帶女兒在矽谷參加了一場職場人士的圓桌學習討論會,會中的一個環節是每個人分享近況,然後由右邊的人點評。 我正好坐在女兒右邊,所以在她分享自己的失業與擔心後,我說:「在美國,職場人平均五年換一次工作;有些更換是主動的,有些是被動的,而被動的不一定不好。如果不是一次失去而是一次機會,妳會怎樣把握?我覺得妳不需要太焦慮,可以允許自己利用這個機會和時間,更深入地自我瞭解,反思自己的興趣和特色,做一些不同的嘗試,並為下一程道路做出定位和選擇。而且不管妳的選擇是甚麼,作為媽媽,我都相信妳,並會盡力支持妳。」 當時,在座的人知道女兒處於失業狀態而我們卻在旅行時就很意外,再聽我的分享,有幾位當場瞪圓了眼睛:「還可以這樣想啊!」「這種時候不是應該催促女兒寫簡歷、找工作、扒人脈嗎?怎麼是出門旅行?」「如果是我,我都急死了,妳怎麼可以這麼寬心啊?」 父母風格影響孩子發展 其實這些態度所反應的,正是家長的不同的風格與類型,而每種類型對孩子的發展都有不同的影響。下面常見的幾類中,你或者你的父母比較接近哪一型? 1.權威型(Authoritative Parenting):通常對孩子有明確的規則、期望和界限,也願意傾聽孩子的需求和觀點,關愛孩子,鼓勵孩子的獨立性。影響:孩子通常較自律、自信。這在以家長為威權的時代和社會較易執行,現今挑戰越來越大。 2.權威專制型(Authoritarian Parenting):通常對孩子高要求、高規範,但對孩子的關愛和支持較少,不太允許討論或質疑,以控制為主。影響:孩子可能遵守規則,但自尊心較低,較依賴權威,創造力和自我表達較弱。 3.寬鬆型(Permissive Parenting):對孩子低規範,高關愛,很少限制行為和選擇,傾向於讓孩子自行決定,比較缺乏清晰的指導或界限。影響:孩子通常較自信但可能缺乏自律。 4.忽視型(Neglectful Parenting):對孩子低關愛,低規範,可能是因家長自己的個人問題或能力原因,無法或不願投入精力來照管孩子。影響:孩子通常在情感、行為和社會互動方面會遇到困難,可能自尊低,或出現行為問題。 5.直升機型(Helicopter Parenting):顧名思義,這類家長像直升機一樣懸浮在孩子上空,密切監控,孩子動它也動,過度參與孩子的生活細節,過度保護和干預。影響:孩子可能缺乏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容易依賴,或缺乏自信和生活能力。 6.虎爸虎媽型(Tiger Parenting):這類家長對成功勢在必得,對孩子期待高並極其嚴格,會強迫孩子在家長選擇的領域取得卓越成就,較少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影響:孩子可能會有較大的成就,但也可能承受巨大壓力,缺乏自我認同和情感平衡。 孩子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除了這些類別外,還有一類是教練型家長,可以是這個時代對家長發出的呼籲。因為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是知識與資訊的易得與普及,幾乎只在一鍵之間。孩子在資訊及知識反覆運算方面,可能比家長多而快,這意味著在資訊方面家長權威不再,「指點」孩子的資格無形中下降。然而資訊的易得與普及也導致孩子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生活方式的數位化影響成長中的大腦健康。人畢竟是有血有肉的真實生命體,需要真實生活來平衡。再加上,太多偏頗的資訊、偽新聞、偽知識、反映人性醜惡面的資訊,長驅直入孩子的認知領域,對他們不成熟的大腦和心智狂轟濫炸,波及形成中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健康。 沉重而巨大的問題,如國際競爭與衝突、社會不平等、氣候末世化、生存環境可持續性等,過早過多進入他們的生活,加之個人與家庭生活中的壓力等,導致焦慮、缺少安全感和意義感。 如何幫助孩子在數位化的AI時代健康成長和生活?家長要與時俱進,提供足夠及量身訂做的支援、關愛、理解和鼓勵,幫助他們調動生命潛能,為他們賦能,做出好的決定,採取切實的行動。而這些正是教練藝術可以提供的。 何謂教練型家長 教練型家長有以下特點 重視幫助孩子進行自我發現和自我解決問題:他們通常不說教,不發號施令,不指指點點,而是通過提問和積極反饋來幫助孩子思考,促使孩子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你認為這個問題的根源是甚麼?」「你覺得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滿足甚麼條件?」 重視孩子的長期益處,而不是短期成敗;與結果相比,更重視過程。他們會協助孩子設定長遠目標,並在這個過程中支持孩子面對挑戰,尋求成長。例如不只重視成績,而是重視孩子的學習態度、思考能力和責任感等。 對孩子保持真誠的興趣和開放心態:這讓他們可以真誠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先入為主地給出建議或判斷;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協助孩子發揮創造力和潛力。 信任孩子,重視溝通,提供正面支援和回饋:傳統華人父母更多側重於批評或糾正錯誤,教練型家長則信任孩子,更多關注孩子的優勢和進步,注重溝通,積極給予建設性回饋(不是簡單建議),讓孩子在挑戰中學到東西,提高能力,增進關係。 重視情緒管理與自我反思:人生總有不如意,他們注重幫助孩子「內核」穩定,能自我反思和情緒管理,以成長心態面對挫折與挑戰,成為自主、有責任感和積極面對生活的人。 開始學作教練型家長 原本不懂教練藝術的家長如何啟動教練模式?要作教練型家長,如果能經過培訓是最好,因為培訓是轉化思維方式、轉化為父為母方式的過程。不過,沒有特別訓練,你也可以嘗試從下面幾個方法開始,啟動自己的教練模式: 多問少答 遇到事情,家長常覺得自己有好的經驗和建議,很想直接給出去。教練型家長會忍一下,先用開放性問題(不是用yes或no回答的問題)了解情況: 孩子的情況:如「你的感受如何?」事情的情況:如「事情是怎麼回事?」 孩子對事情的看法:如「你現在怎麼看這件事?」 孩子對解決問題的初步想法:如「你認為接下來該怎麼做?」「還有甚麼其他選擇?」 孩子需要甚麼協助:如「我可以怎樣支援你?」 孩子需要哪些資源:如「你需要甚麼資源來處理這件事?」 孩子從中學到甚麼:如「這件事讓你學到了甚麼?」 瞭解情況特別重要;願意瞭解,本身就是一種愛的具體方式。如果要給建議,瞭解後所給的建議才會有的放矢,否則射了一堆箭,可能發現靶子根本不在那個方向。 多聽少說 交流不是演講;最重要的一步不是「說」,而是「聽」。要說得好,首先要聽得好;聽明白了,說才能到位,才能「像金蘋果落到銀網子裡」。 家長容易犯的錯誤,一是沒完全了解清楚就說個不停,以為說多了就有效;孩子如果不聽,就重複說,於是變成嘮叨。孩子煩,家長自己也煩。 另一個錯誤是以為自己在聽,實際上並沒有。包括: 假裝聽。在與孩子溝通前已有了自己的說辭,詢問孩子只是一個開場白,一種平易的姿態,可實際上並不真想聽孩子說甚麼,所以孩子說的時候他們聽而不聞,抓住機會後就開始高論或說教。 聽的是自己裡面的感受或聲音,而非孩子所說。例如,家長一邊聽一邊在心中組織自己的論點和說辭,以致錯過孩子的意思。這讓孩子覺得不被理解,沒被聽到和看到,家長也很有挫折感,不知孩子為甚麼油鹽不進。 選擇性聽。只聽自己看重的或符合自己論調的部分,忽略或遮罩其他部分,對孩子和事情只有片面的瞭解。例如只聽到孩子的分數不理想(按家長的標準),沒聽到孩子的努力和訴求。 教練型家長則特別注意真誠的聆聽,而且是深度聆聽。他們的表現是: 信任,尊重,專注,不中途打斷。 因真誠的興趣而用問題來瞭解更多。 用開放性的問題來發掘孩子的潛力和創造性。 能夠注重孩子的感受而共情。 對孩子進行積極而具有建設性的鼓勵和回應。 玩到了,工作也有了! 回到我小女失業。除了一些近處的小旅行,我們在2024年4月還一起駕車從加州到德州去看日全食,一路遊山玩水看朋友,享受上帝的創造、人間的情誼,和「出軌」(走出常軌)的新奇,同時有許多教練性聊天的機會。20天後回到家,她在旅途中通過四輪面試,正式聘用的通知也到了,而且還升職升薪,可以如願在家工作。就這樣,她以玩耍度過了失業期,收穫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人生路上,孩子總是需要父母的,我很高興我對她們的愛更能到位,並相信你如果也想更輕鬆更有效地愛孩子,教練藝術可以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作者李文屏為本會特約講師,美成國際教練學院創始人及首席指導,網站http://www.coachingforbetterinternational.com |
|||||||||||||||||||||||||||||||||||||||||||||||||||||
Copyright © 2001-2025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