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41期 (2025年02月) | ||||||||||||||||||||||||||||||||||||||||||||||||||||||
|
大雄一家在1960年代末,從臺灣移民到日本,先住在大阪市的公寓,輾轉換過兩次住處之後,終於在1975年買下坐落在大阪與神戶間的藍屋頂小洋房。 洋房的建築風格是當年最流行的樣式:打開黑色鐵欄杆大門,走過短短10公尺庭園小徑。進了木製大門,把鞋子脫在紅磚地上,提腳往上一跨,就是一樓的玄關。牆上掛著鏡子,是出門前或進門後,檢查儀容的地方。玄關接著走廊,右邊是有壁爐的客廳,天花板上掛著閃亮的水晶吊燈。整片落地窗,配上白蕾絲花邊的窗簾,隱約看到翠綠的庭院。走廊左邊是廚房,米色櫃子及整套式的流理台及瓦斯爐,處處流露新穎的時代感。 那年,三個孩子分別在中學及高中就讀,大雄爸爸在船公司上班,媽媽除了處理家務外,也要陪著先生招待從各處到神戶公司的客戶及他們的家人,異常忙碌。小兒子大雄常常獨自在家,早上拿著媽媽留在桌上的錢,在路上買紅豆麵包及養樂多,邊走邊吃到學校。晚上要等到聽見父母進門的聲音,才睡得著。 令人喜愛又感溫馨的房子 大雄上大學之後,家裡就成了朋友們聚會的地方,樓上的房間睡不下,甚至睡到大壁櫥裡。同學們喜歡來大雄家,因為大雄媽媽的料理與日本媽媽的料理不同,飄著一股淡淡的臺灣味!當年日本的治安很好,房子甚至可以不用上鎖,同學路過附近,剛好可以到大雄家上廁所,還留了紙條感謝他提供方便! 一個偶然的機會,大雄媽媽受邀請去電視台,在烹飪節目裡為臺灣來的名廚翻譯。一段時間過去了,因為口條好,電視台乾脆為她製作專屬烹飪節目,每週在電視上教中華料理。之後闖出了小名氣,就在家中辦了烹飪教室。 80年代是烹飪教室的全盛時期,每天都有各地的婆婆媽媽或小姐們,來到這小洋房。每次8-10位學生,使用大雄媽媽從臺灣買來的菜板及大菜刀,有樣學樣地跟著「李夫人」的指令,剁剁的切菜聲像是打擊樂隊的即興樂曲。小房子每天門庭若市,好不熱鬧。 除了烹飪教室,大雄媽媽也喜愛邀請教會的朋友來家裡做家庭禮拜。到了週六下午,讚美的音樂從客廳冉冉流出,這在基督徒人數稀少的日本是稀罕可貴的景象。 大地震無法全毀的房子 1995年1月17日,日本發生7.3級的阪神大地震,大雄媽媽在清晨搖搖晃晃中衝出客廳,卻跌倒在出現裂縫的庭院中。大雄爸爸在公司,一片混亂,電訊、水、瓦斯都中斷,附近交通也全部癱瘓。阪神大地震死傷慘重,鄰近的居民大部分都有家人或朋友死傷。大雄好朋友的兩歲兒子在地震中也被倒下來的櫃子壓死。地震後好幾個禮拜電訊才恢復,大雄在越洋電話中與朋友通話,說不出一句安慰的話,只能在電話中陪著痛哭。 這棟當年設計新潮的洋房,是少數在震央地帶沒有全毀的房子。大雄爸媽決定以最簡單的方法,把房子修理到可居住的程度,反正孩子們都已搬家或移民到美國,只要一樓能住人就好了。從遠方往洋房的方向望去,一片新蓋的房子中,有一間藍屋頂的房子,左側牆上有一條從屋頂延伸到牆角的歪斜裂痕,像是在昭告大眾:房子是何等努力佇立在半山腰上。 盛況不再的老厝 再來的日子,老房子的盛況不再,「李夫人的烹飪教室」用的美麗餐具,都在地震中損毀。阪神地帶花了好久的時間,才從地震帶來的實體毀壞及心理創傷中重建。此時大雄爸媽邁入老年,對於老房子的一切,如看待漸老的身體,能維持就是安好。 兩老在老房子裡相扶持,日子如徐行的樂章:有時單手彈出幾小節,有時雙手彈出緩慢應對的旋律;有時大聲,餘音繞樑,大部分時間則是清清淡淡,激不起迴響的輕音樂。大雄爸爸在2020年回天家,大雄媽媽也搬到靠近大兒子的老人照護中心。直至2024年8月,兩老終於在天上相聚。 大雄於1983年到美國讀書,就在那裡安家立業。之後每次回到這棟從小居住的房子,雖然擺設及使用的物品都相同,心情卻是屢次不同。早年回家,母親在廚房的切菜聲及菜餚的香味,讓他感覺寵愛與安心,是種「見山是山」的感覺。結婚後初次帶著一歲多的兒子回家,看著他與兩隻行動緩慢的老狗互動,或是拿著他小時使用的杯子喝水,感覺光陰如流水,雖是風景相似,卻是「見山不是山」的心境。 阪神地震之後幾年再回家,只有站在門口才感覺回到老家。附近充斥著新蓋的房子及新興的社區,而當年跟朋友一起「混」的老地方,都變成不同的商店,心裡有種似曾相識卻又人事全非的惆悵。 近幾年,大雄每次回到老家,都要清理家中捨不得丟的「寶物」。好比母親來自圓山飯店全套黃紅鑲金線的餐具,父親喜愛閱讀的小說、卡式錄音帶等,這些年代久遠得能放博物館,卻又不夠精緻的物品。打開在樓梯旁的儲藏櫃,看見父親整理好近五十年的相簿及二十多本日記。父親的字跡小而草,大雄用放大鏡細讀,卻歎中文不好,讀不懂父親當年的心情。 老厝的活力繼續傳承 父母親都好客,親戚朋友中講到這兩位長輩,就提到當年住在房子的趣事。這房子有的不只是舒適的格局,與令現代人欣羡的老式設計,還有居住在內的那份活力,包括一切喜怒哀樂:當年男主人答應孩子留下兩隻狗時的歡呼聲;聽見父親爬上樓梯兒子趕快熄燈的懸疑;母親跟兒子鬥嘴的爆發力;牧師在家庭聚會分享資訊的平和;父母親為兒女、孫兒孫女們祝福禱告的期許和盼望。 人不在了,但「活力」可以繼續,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老房子裡的活力以信仰為中心;大雄受這「活力」的影響,繼續為下一代禱告,使用社交軟體與居住在各地的孩子們,在線上舉行家庭聚會。 大雄捧著父親整理好的一本相簿到廚房欣賞,用母親當年招待客人用的茶杯喝茶。一打開,一張父親用毛筆寫的字條飄落地上─「青春時代,一去不再,幾幀留影,無限回憶。整理押入(壁櫥),出來一堆,照片盼規整一番,到煩惱時看看。」 大雄好像回到國中時,父親見到他深夜挑燈夜讀,到他房裡把電燈關掉,說:「睡覺吧!平時沒讀書,現在再讀也沒有用。」 望著廚房如當年的擺設,「見山又是山」的溫馨熟悉感在大雄心中油然而生。眼前的山確實不是當年看到的那座山,畢竟他已爬到不同的高度了! |
|||||||||||||||||||||||||||||||||||||||||||||||||||||
Copyright © 2001-2025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